法律人逃不过的几件事
欢迎点击上方“红发橙子”蓝色字关注本公众号
【上期内容:《居住证明》,开了吗?交了吗?】
上周停更了一周,停更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,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法律人,自然是懂的都懂。
说到法律人,就会提到一个词,法律共同体。以前觉得这个词有点虚,有点套近乎的感觉,现在自媒体发达了,随着法律人内部各个群体之间交流的越来越多,互相了解的越来越深入,我发现这个词真不是个虚词,法律人确实是个共同体,共同的教育背景,共同的职业门槛,即便大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,也有一些事是都逃不过的。
一是终身学习
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难度之大,算是出了圈的,普通人也知道这个考试不好考,但是对于法律人来说,这还不是最头疼的。千辛万苦过了这么难的考试并不是万事大吉,法律年年修改,司法解释更是常出常新,所以每当有新的法律修改,特别是有比较大的修改,法律人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哀鸿遍野,“专业选得好,年年是高考”,这句话对于法律人真不是一句玩笑话。
学习新知识,除了费事费力,还费钱。
知识就是金钱,这句话是法律人的真实写照。对于法官来说,以我个人的经历,一般情况下法律施行了,基本上相关书籍都会配发,各类培训都能跟上,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律师朋友来说,这些书籍和培训都得自己拿出真金白银去购买。说实话,现在的培训和书籍的价格真是水涨船高,法院也在过紧日子,很多书法官也得自己掏钱购买。法官如此,律师就更是如此了。
一位律师朋友得知单位给我们发了全套的《民法典》理解与适用后,羡慕的说,你们真好,还有免费的书可看。
我半开玩笑的说,我们不仅有免费的书看,还有免费的案子要办......
二是亲友咨询
我日常关注很多律师的微博,朋友圈也有很多法院人的微信,再结合自己的经历,我发现每个法律人都会遇到一件事,亲友咨询。
现在的社会是个法治社会,每个人都避免不了遇到法律问题,遇到问题除了查百度看抖音,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就是找个从事法律行业的亲友问一下。所以每个法律人,日常都少不了被亲友咨询法律问题。
一般来说,法律人普遍对于亲友咨询法律问题都是理解的,一般也都会给予耐心解答。但是也难免遇到这样的亲友,平时一点联系都没有,遇到问题了急三火四的来咨询,咨询也就罢了,偏偏一点也不拿自己当外人,麻烦起来没完没了,这就让人感觉不爽了。
据我观察,虽然不少法律人都吐槽过这类亲友咨询的问题,但是法官和律师吐槽的点是不一样的。
法官遇到亲友咨询,比较尴尬的点是很多人虽然在法院工作,其实日常只接触过某一类法律案件,对于其他类型的法律案件并不很了解,甚至有的人虽然在法院工作,但是并不在审判一线,很难说对于案件能有多少了解。但是亲友们想不到这一点,觉得你既然在法院工作,那么法律问题你肯定都懂,你要是说自己不太了解,还觉得你嫌麻烦不愿意出手相助,不知不觉间还就把人得罪了。
而律师吐槽亲友咨询,主要是亲友们,特别是那些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的“朋友”们,对于律师的时间价值完全没有概念,觉得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乃至修改合同什么的,对于律师都是举手之劳,麻烦起来非常理直气壮,律师稍有不满,立刻觉得律师“不近人情”“掉进钱眼里”等等,反而是律师的不是了。
三是职业误解
橙子是八零后,橙子的父母那一辈,从事法律人的人非常少,到了橙子这一代,法律人的群体也算不得上很多。因此大众对于法律职业还是抱有神秘感的,再加上近年来不专业的职场剧的推波助澜,因此无论是法官还是律师,都会遇到职业误解。
对于法院人的职业误解是多方面的,比如把法院人等同于传说中的公务员,工作很清闲,一张报纸一杯茶,再比如以为法官权力极大,可以操弄案件一手遮天,吃了原告吃被告。过年了你和亲友们说工作累、升迁慢、待遇没有说的那么高,好多人都是不信的,给你一个“大家都懂”的眼神,还以为你是在故作矜持。
大众对于律师的误解就更多了,以为律师都是西装革履,潇洒多金,出入豪车,轻轻松松就把钱都挣了,完全不知道很多行业都是二八定律,我见过不止一位律师自嘲说,有饿死的律师吗?当然没有了,因为律师在饿死前都转行了。
法律这个职业,甘苦自知,法律共同体,懂的都懂。
延伸阅读: